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流控和肿瘤筛查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肿瘤标志物群检测用微流控芯片,包括芯片本体,所述芯片本体包括外壳,所述外壳顶部安装透明板,所述外壳顶部安装漏斗,所述漏斗顶部活动安装有顶盖和纽扣;所述外壳侧面安装顶针和塞子;所述外壳内部安装第一阻拦板和第二阻拦板,所述进样腔顶部与漏斗底部相连接,所述进样腔侧面固定安装溢流层,所述进样腔底部安装滤纸。该肿瘤标志物群检测用微流控芯片,通过需要检查的人员手指从顶针破皮,将血滴入漏斗,待一段时间后观察和标准检测条带和标准质量控制条带对比,达到了操作简单的有益效果,通过材料无电子元件,均为一次性材料,达到了成本低廉的有益效果。
公开号:CN214334965U
申请号:CN202023034302.0U
申请日:2020-12-16
公开日:2021-10-01
发明作者:鲍中华;夏若平
申请人:Wuhan Textile University;
IPC主号:G01N33-50
专利说明:
[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流控和肿瘤筛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肿瘤标志物群检测用微流控芯片。
[n0002] 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日益上升,严重威胁人民健康。应对肿瘤威胁的最佳对策是早发现、早治疗。早发现是早治疗的前提,将极大提高治愈率,也可为患者和社会节省大量的医疗费用。肿瘤筛查是早期发现癌症和癌前病变的重要途径,推广普及肿瘤筛查,提高早期诊断率,是诊治恶性肿瘤的主要有效手段。
[n0003] 目前,肿瘤筛查一般使用低剂量CT扫描或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均需在具有一定规模的医疗机构中进行,由具备相应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在专业仪器上操作完成,无法在城镇和农村广泛开展。偏高的价格也难以惠及低收入阶层,制约了肿瘤筛查工作的推广。
[n0004]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n0005]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肿瘤标志物群检测用微流控芯片,具备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等优点,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
[n0006] (二)技术方案
[n0007]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肿瘤标志物群检测用微流控芯片,包括芯片本体,所述芯片本体包括外壳,所述外壳顶部安装透明板,所述外壳顶部安装漏斗,所述漏斗顶部活动安装有顶盖和纽扣;
[n0008] 所述外壳侧面安装顶针和塞子;
[n0009] 所述外壳内部安装第一阻拦板和第二阻拦板,所述进样腔顶部与漏斗底部相连接,所述进样腔侧面固定安装溢流层,所述进样腔底部安装滤纸,所述滤纸底部安装反应层,所述反应层远离漏斗的一端底部安装废腔,所述反应层内部安装检测条带和质量控制条带,所述检测条带和质量控制条带通过第一阻拦板对应处安装标准检测条带和标准质量控制条带,所述第一阻拦板和第二阻拦板底部通过挡层相连接,所述挡层底部安装填充块,所述漏斗底部安装固定块。
[n0010] 优选的,所述透明板安装在外壳顶部一侧,所述漏斗安装在外壳顶部另一侧,所述顶盖通过橡胶圈镶嵌安装于漏斗,所述纽扣固定安装在顶盖顶部中心处。
[n0011]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透明板对外壳内部发生的反应进行观察,通过漏斗将需要检测的血液滴入漏斗顺着漏斗的侧壁流进外壳内部,取下纽扣带动顶盖从而使漏斗可以放置血液,在使用前有良好的密封性。
[n0012] 优选的,所述顶针固定安装在外壳侧面靠近漏斗的一侧,所述塞子通过橡胶圈套接于顶针针头处。
[n0013]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安装顶针可以将手指放在顶针上面,将手指戳破流血,将血放入漏斗内,通过塞子进行保护顶针不受到浮尘和细菌的污染,避免伤口感染。
[n0014] 优选的,所述第一阻拦板位于外壳内部,且第一阻拦板连接内部远离顶针一侧的内壁,所述第二阻拦板安装于外壳内部,且第二阻拦板远离顶针的一侧长度小于第一阻拦板。
[n0015]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阻拦板完全阻拦,第二阻拦板进行部分阻拦,使通过检测的血液流至下方,不占检测的地方的空间。
[n0016] 优选的,所述进样腔位于漏斗底部且与漏斗底部相连接,所述溢流层安装在进样腔靠近顶针的一侧,所述滤纸安装在进样腔的底部并与反应层相连接,所述反应层内部顶部安装检测条带和质量控制条带,所述标准检测条带和标准质量控制条带安装在第一阻拦板与外壳内部形成的空间内。
[n0017]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进样腔位于漏斗底部且与漏斗底部相连接,血液流至进样腔,通过溢流层安装在进样腔靠近顶针的一侧,使多余的血液流至溢流层,从而对检测的血液进行定量,通过滤纸安装在进样腔的底部并与反应层相连接,可以使需要检测的血液内的具体成分通过滤纸流进反应层,通过反应层内部顶部安装检测条带和质量控制条带,对其进行检测,通过标准检测条带和标准质量控制条带安装在第一阻拦板与外壳内部形成的空间内,对检测后的检测条带和质量控制条带进行对比。
[n0018] 优选的,第一阻拦板和第二阻拦板底部通过挡层相连接,所述填充块安装在挡层底部,所述漏斗底部被固定块包围。
[n0019]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挡层对外壳内部的结构进行遮挡,通过填充块对挡层进行固定,通过固定块对漏斗底部进行固定。
[n002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肿瘤标志物群检测用微流控芯片,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n0021] 1、该肿瘤标志物群检测用微流控芯片,通过需要检查的人员手指从顶针破皮,将血滴入漏斗,待一段时间后观察和标准检测条带和标准质量控制条带对比,达到了操作简单的有益效果。
[n0022] 2、该肿瘤标志物群检测用微流控芯片,通过材料无电子元件,均为一次性材料,使用后即可丢弃,达到了成本低廉的有益效果。
[n0023]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立体示意图;
[n0024]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顶部示意图;
[n0025]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正剖示意图;
[n0026] 图4为图2中A的放大示意图;
[n0027] 图5为图3中B的放大示意图。
[n0028] 其中:1、芯片本体;2、外壳;3、透明板;4、漏斗;401、顶盖;402、纽扣;5、顶针;501、塞子;6、第一阻拦板;7、第二阻拦板;8、进样腔;9、溢流层;10、滤纸;11、反应层;1101、检测条带;1102、质量控制条带;11011、标准检测条带;11021、标准质量控制条带;12、废腔;13、填充块;14、固定块;15、挡层。
[n0029]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n0030] 请参阅图1-5,一种肿瘤标志物群检测用微流控芯片,包括芯片本体1,芯片本体1包括外壳2,外壳2顶部安装透明板3,外壳2顶部安装漏斗4,漏斗4顶部活动安装有顶盖401和纽扣402;
[n0031] 外壳2侧面安装顶针5和塞子501;
[n0032] 外壳2内部安装第一阻拦板6和第二阻拦板7,进样腔8顶部与漏斗4底部相连接,进样腔8侧面固定安装溢流层9,进样腔8底部安装滤纸10,滤纸10底部安装反应层11,反应层11远离漏斗4的一端底部安装废腔12,反应层11内部安装检测条带1101和质量控制条带1102,检测条带1101和质量控制条带1102通过第一阻拦板6对应处安装标准检测条带11011和标准质量控制条带11021,第一阻拦板6和第二阻拦板7底部通过挡层15相连接,挡层15底部安装填充块13,漏斗4底部安装固定块14。
[n0033] 具体的,透明板3安装在外壳2顶部一侧,漏斗4安装在外壳2顶部另一侧,顶盖401通过橡胶圈镶嵌安装于漏斗4,纽扣402固定安装在顶盖401顶部中心处,优点是通过透明板3对外壳2内部发生的反应进行观察,通过漏斗4将需要检测的血液滴入漏斗4顺着漏斗4的侧壁流进外壳2内部,取下纽扣402带动顶盖401从而使漏斗4可以放置血液,在使用前有良好的密封性。
[n0034] 具体的,顶针5固定安装在外壳2侧面靠近漏斗4的一侧,塞子501通过橡胶圈套接于顶针5针头处,优点是通过安装顶针5可以将手指放在顶针5上面,将手指戳破流血,将血放入漏斗4内,通过塞子501进行保护顶针5不受到浮尘和细菌的污染,避免伤口感染。
[n0035] 具体的,第一阻拦板6位于外壳2内部,且第一阻拦板6连接内部远离顶针5一侧的内壁,第二阻拦板7安装于外壳2内部,且第二阻拦板7远离顶针5的一侧长度小于第一阻拦板6,优点是通过第一阻拦板6完全阻拦,第二阻拦板7进行部分阻拦,使通过检测的血液流至下方,不占检测的地方的空间。
[n0036] 具体的,进样腔8位于漏斗4底部且与漏斗4底部相连接,溢流层9安装在进样腔8靠近顶针5的一侧,滤纸10安装在进样腔8的底部并与反应层11相连接,反应层11内部顶部安装检测条带1101和质量控制条带1102,标准检测条带11011和标准质量控制条带11021安装在第一阻拦板6与外壳2内部形成的空间内,优点是通过进样腔8位于漏斗4底部且与漏斗4底部相连接,血液流至进样腔8,通过溢流层9安装在进样腔8靠近顶针5的一侧,使多余的血液流至溢流层9,从而对检测的血液进行定量,通过滤纸10安装在进样腔8的底部并与反应层11相连接,可以使需要检测的血液内的具体成分通过滤纸10流进反应层11,通过反应层11内部顶部安装检测条带1101和质量控制条带1102,对其进行检测,通过标准检测条带11011和标准质量控制条带11021安装在第一阻拦板6与外壳2内部形成的空间内,对检测后的检测条带1101和质量控制条带1102进行对比。
[n0037] 具体的,第一阻拦板6和第二阻拦板7底部通过挡层15相连接,填充块13安装在挡层15底部,漏斗4底部被固定块14包围,优点是通过挡层15对外壳2内部的结构进行遮挡,通过填充块13对挡层15进行固定,通过固定块14对漏斗4底部进行固定。
[n0038] 在使用时,通过顶针5将手指戳破,通过漏斗4使血液留下,通过滤纸10过滤后通过检测条带1101和质量控制条带1102进行检测,通过对比标准检测条带11011和标准质量控制条带11021进行对比即可。
[n0039]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权利要求:
Claims (6)
[0001] 1.一种肿瘤标志物群检测用微流控芯片,包括芯片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本体(1)包括外壳(2),所述外壳(2)顶部安装透明板(3),所述外壳(2)顶部安装漏斗(4),所述漏斗(4)顶部活动安装有顶盖(401)和纽扣(402);
所述外壳(2)侧面安装顶针(5)和塞子(501);
所述外壳(2)内部安装第一阻拦板(6)和第二阻拦板(7),进样腔(8)顶部与漏斗(4)底部相连接,所述进样腔(8)侧面固定安装溢流层(9),所述进样腔(8)底部安装滤纸(10),所述滤纸(10)底部安装反应层(11),所述反应层(11)远离漏斗(4)的一端底部安装废腔(12),所述反应层(11)内部安装检测条带(1101)和质量控制条带(1102),所述检测条带(1101)和质量控制条带(1102)通过第一阻拦板(6)对应处安装标准检测条带(11011)和标准质量控制条带(11021),所述第一阻拦板(6)和第二阻拦板(7)底部通过挡层(15)相连接,所述挡层(15)底部安装填充块(13),所述漏斗(4)底部安装固定块(14)。
[00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肿瘤标志物群检测用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板(3)安装在外壳(2)顶部一侧,所述漏斗(4)安装在外壳(2)顶部另一侧,所述顶盖(401)通过橡胶圈镶嵌安装于漏斗(4),所述纽扣(402)固定安装在顶盖(401)顶部中心处。
[000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肿瘤标志物群检测用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针(5)固定安装在外壳(2)侧面靠近漏斗(4)的一侧,所述塞子(501)通过橡胶圈套接于顶针(5)针头处。
[000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肿瘤标志物群检测用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拦板(6)位于外壳(2)内部,且第一阻拦板(6)连接内部远离顶针(5)一侧的内壁,所述第二阻拦板(7)安装于外壳(2)内部,且第二阻拦板(7)远离顶针(5)的一侧长度小于第一阻拦板(6)。
[000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肿瘤标志物群检测用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样腔(8)位于漏斗(4)底部且与漏斗(4)底部相连接,所述溢流层(9)安装在进样腔(8)靠近顶针(5)的一侧,所述滤纸(10)安装在进样腔(8)的底部并与反应层(11)相连接,所述反应层(11)内部顶部安装检测条带(1101)和质量控制条带(1102),所述标准检测条带(11011)和标准质量控制条带(11021)安装在第一阻拦板(6)与外壳(2)内部形成的空间内。
[000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肿瘤标志物群检测用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拦板(6)和第二阻拦板(7)底部通过挡层(15)相连接,所述填充块(13)安装在挡层(15)底部,所述漏斗(4)底部被固定块(14)包围。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CN1315432C|2007-05-16|体液采集检测装置
US7207950B2|2007-04-24|Aspiration needle with venting feature
CN1573331A|2005-02-02|用于采集和检测液体样品中的被分析物的诊断试条及其使用方法
WO2012137832A1|2012-10-11|膵臓検査方法および膵臓検査キット
CN101221180B|2011-11-30|一种便携式多种肿瘤标志物快速联检装置
CN203241258U|2013-10-16|一种粪便采集检测装置
WO2018149131A1|2018-08-23|一种粪便取样及隐血检测一体化装置
CN214334965U|2021-10-01|一种肿瘤标志物群检测用微流控芯片
CN104040335A|2014-09-10|检测溶血的装置
CN102620953B|2015-07-15|一种唾液收集检测装置
CN205003158U|2016-01-27|一种内分泌科尿液检验装置
Matsunaga et al.2009|Intraductal approach to the detection of intraductal lesions of the breast
CN207745171U|2018-08-21|一种超声下引导穿刺针
CN205449983U|2016-08-10|一种取样检测一体式血糖试纸
CN209360745U|2019-09-10|一种临床试验用的唾液样本的采集装置
CN211131294U|2020-07-31|一种可测脑脊液氧分压及生化指标的腰椎穿刺针
CN201196650Y|2009-02-18|便携式多种肿瘤标志物快速联检装置
CN108742655A|2018-11-06|全血hiv检测装置及使用方法
CN212015643U|2020-11-27|一种医学检验尿杯
CN107389930A|2017-11-24|便携式甲状腺激素测定仪
CN214712563U|2021-11-16|一种医疗用采血器
CN212030961U|2020-11-27|一种粪便检测标本采集器
CN210990330U|2020-07-14|一种临床检验用防摔采血管
CN213986504U|2021-08-17|一种检测卡及便携式c肽检测仪
CN214856961U|2021-11-26|一种肺癌患者用肺部活检装置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优先权: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023034302.0U|CN214334965U|2020-12-16|2020-12-16|一种肿瘤标志物群检测用微流控芯片|CN202023034302.0U| CN214334965U|2020-12-16|2020-12-16|一种肿瘤标志物群检测用微流控芯片|
[返回顶部]